投诉电话:0874-3334797(工作时段)
0874-3313021(非工作时段)
当前位置:
>  首页 >  医院动态 >  二院资讯

医院来的年轻人

  • 发布时间:2015-09-10
  • 来源:曲靖二院
  • 作者:曲靖二院
  • 浏览次数:10469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医院中山医院将在3年内派出6批医疗队对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临床诊疗、教学培训、重点学科建设等援助活动。2015年5月14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第3批援滇医疗队到达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换防第2批医疗队开展医疗支援。
此次赴滇医疗队成员由呼吸科叶茂松(队长)、心内科戴宇翔、消化科曾晓晴(女)、介入科张雯(女)、麻醉科孙敏莉5位专家组成。从5月14日起,来自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医院中山医院的5名专家在曲靖市二医院进行6个月的对口支援。
图一:张雯为慕名而来的病人查看病情
约好采访的路上下大雨,又堵车,当我急匆匆地赶到她办公室的时候,办公室的值班医生告诉我:“张医生去查病房了。她让我转告你,请你休息片刻,她先去查病房,查完回来再接受采访。”
采访之前,我对她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只知道她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第三批援滇医疗队队员之一,具体挂钩的科室是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室,名字叫张雯,女。
在等待她查病房的间隙,值班室的医生跟我介绍了一些关于她的有关情况,更多的是表达了对她的敬佩之情。正在我想进一步通过她同事了解她的具体情况时,她回来了……
图二:张雯在手术过程中
温柔的“女汉子”
身材偏瘦,披肩长发,瓜子脸,白皙的皮肤,搭配着黑色边框眼镜。当张雯推开办公室门走到我眼前时,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一个富有经验、受到同事们啧啧称赞的医生的认识。
简单的寒暄过后,我们便开始了采访——
2010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从事医学影像、介入治疗工作;目前,承担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项目一项,同时参与多项关于碘-125粒子近程治疗,肝癌的相关疾病介入治疗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已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个人专业特长是介入专业常见疾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断及治疗,擅长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及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在张雯介绍自己情况的过程中,我几次打断她的讲话,因为她讲话的语速实在太快。
“她的性格,就跟她说话一样,直来直去。”介入室医生任洪说:“除了说话快,在手术台上手脚更快。”
通过和她简单的交流后,加上第一印象,以及任洪医生的两句话,我心中对眼前这位在手术台上游刃有余,干练麻利的同龄人,已经有了大致的轮廓。
从小便立志长大要做一名医生的张雯,不仅实现了自己年少的愿望,而且还选择了只有少数女同学会选择攻读的学科——介入治疗学。
介入放射学又称介入治疗学,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学科。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
每次介入手术,为了尽可能地避免辐射,医生需要穿戴上十二三公斤重的铅衣、铅帽和铅围脖。因为铅衣不透气,每次手术四十分钟左右,从手术台下来,汗水都会浸透全身。然而,面对介入治疗辐射的危害和穿铅衣负重手术的挑战,张雯没有丝毫的退缩。然而,长时间戴着铅帽手术,张雯的颈椎已经出现问题了。“现在,每次手术,我基本戴不了铅帽,因为颈椎实在受不了。”张雯说。
 
“同事们都叫我‘女汉子’,其实,我也还是蛮温柔的。”说完之后,张雯发出了爽朗的笑声。从她的笑声背后,我内心对这位出生在山东聊城,从小便致力于当医生,想为更多人解除病痛的,还未来得及谈婚论嫁的年轻人,有了由衷的钦佩。
图三:张雯带领同事查看病房
尽可能多地做一些工作
从5月14日至今,张雯随援滇医疗队来到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室工作已经快四个月了,然而,短短的四个月的时间,她带给了同事和病人太多的感动。
“刚来一个月不到,大概6月初的一个中午,心内科一个病人因为插入体内的导管打折,而让医生们束手无策。医院组织了相关科室的医生会诊后,依然找不到最好的解决办法,于是只有向省属医院求助。张医生听说后,主动跟随同事一起到了手术室。在了解完详细情况后,张医生很快便把问题解决了,还对病人进行了很好的心理疏导。前来支援的省属医院的医生,到半路又回去了。” 介入室医生陈杰讲述了事情的整个过程。
原本不是自己工作范围之内的事情,张雯知道后,并没有“高高挂起”,而是尽自己所能地帮助同事、帮助病人。自从来到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后,张雯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是手术室和病房。她放弃了大部分休息的时间,就连周末都是随叫随到。甚至有几次她还是带病坚持手术。
“敬业,还是敬业!我觉得敬业是对她最好的评价。张医生虽然年轻,但是她的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介入室医生梁正荣这样说。
在张雯看来,她只是做了她想做的、该做的工作。“因为每一批医疗队援助时间就半年。说实在话,这个时间很短。既然医院选派我来到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在规定的时间内,我就想尽可能多地做一些工作,帮助同事、帮助病人。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习提高了。”
与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工作不同,张雯在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因受到手术器械和耗材等因素的限制,每次手术之前,她都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量加大了,工作难度加大了,然而,她却从未懈怠和马虎过,每一次的手术都做得干净利索。
身边的同事深受她的感染,不论是从敬业的精神上,还是从专业技术的学习上,都获益匪浅。
“张老师虽然年纪比我小,但从工作态度和工作水平上,她都是我的榜样、我的老师。”陈杰由衷地说。
慕名而来的病人
一位弥勒的病人,之前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医时,张雯便是他的主治医生。这名病人听说她来到曲靖后,便直接赶到曲靖市第二人民院再次找到她进行治疗。
这位病人在记者采访时,已经顺利出院了,没能当面对他进行采访。
然而,凑巧的事情发生了。就在采访结束的时候,一位手指发肿的病人大声叫道,“张医生,谁是张医生,请她帮帮我。”
听到叫声后,张雯和同事急忙赶了过去,并就病人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询问。
这名病人焦急地说道,“门诊的医生说,只有张医生能帮我了,请你帮帮我。”
张雯一边开导病人,一边仔细地查看病情。在询问病人有关情况的过程中,当病人含糊其辞时,她耐心地疏导病人,赢得了病人的信任,最终弄清了病因。结合病因,张雯给出了具体的治疗建议。
“和张医生接触过的病人,大家都喜欢她。她对每个病人都有足够的耐心。每次跟随她去查房,我能从病人的笑容和语言中,感受到他们对张医生的喜欢和感激之情。”任洪说。
“我走了,我会把我的技术留下。”
一吃辣椒就会闹肚子的张雯,除了口快,其实心也直。
“既然是来援助,我会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悟告诉二院的同事,希望能帮助他们快速提高,从而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病人。”张雯说,“我走了,我会把我的技术留下来。”
在过去的几个月之间,张雯带领介入室的同事,一起手术,一起查房。每一次手术,张雯都会耐心地讲解手术过程中每个环节需要注意的事项;碰到不同的突发情况要如何解决;如何开导手术中情绪波动的病人,等等。
除了传统技术的经验传授,张雯为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室的同事,带来了肢体静脉畸形的硬化治疗、骼静脉支架的植入、滤器的植入和取出等新技术。
除了带好介入室的同事,张雯还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在医院开展讲座,为医院的其他医护人员讲授介入治疗学的相关知识,让更多的医护人员了解介入治疗。
“对于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很多医护人员并不是太了解。为了让更多的病人接受介入治疗,首先就要让我们的医护人员懂得介入治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所以,基本上每周我都会开展一次讲座,为医院的医护人员普及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
除作为援助队的队员外,张雯还兼任介入室的副主任。“技术和经验就不用说,从管理上,张医生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先进的管理理念,帮助我们拓展了很多新的业务。”梁正荣说,“其中,在张医生的帮助下,我们于6月初积极争取开设了门诊。介入治疗开设门诊在沿海地区早已普及,但是在我们西部地区,还是新鲜事。”
采访结束后,张雯告诉记者,回去以后,有机会一定还会来到曲靖。不过,她最大的愿望还是希望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介入室能早日强大起来,帮助更多需要治疗的病人。

热门新闻

图片新闻

视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