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悯才勇毅。“造口人”是一群特殊的病人,护理这群特殊病人,就不能用普通的技术,必以特殊技术善待特殊群体。出于对造口护理工作的热爱,罗生蕊到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及南京军区总医院胃肠肛门外科进修半年,深入接触和了解“造口人”这个需要被关爱的群体,深刻体会到他们的难言、隐痛和无助,坚定了为这个特殊群体服务的信念,学以致用,虔心做事,回报患者。2010年6月罗生蕊进修期间,正是女儿高考的关键时期,缺失母爱的高考,女儿就用优异的成绩向母亲提出严厉的批评和抗议,真是一对犟母女,两个泪人儿呀!人生还真的有很多无奈的机缘和巧合。2016年4月,罗生蕊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再次进修期间,又值女儿考研冲刺期,女儿的学习生活只能由丈夫和婆婆照料,本来女儿胃肠功能就不好,在这个节骨眼上,作为医护人员的母亲又掉链了。不知这次,女儿还能不能再用优异的成绩向母亲第二次提出严厉的批评和抗议?但是,这是一对劳动模范、两个革命母女呀,相信出类拔萃的女儿不会让母亲失望!罗生蕊到上海参加为期三个月的魔鬼式训练,要到7月份才结束,届时,罗生蕊将正式成为一名国际造口治疗师,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完美的服务,为他们解除痛苦,看到未来的曙光,罗生蕊感到无比宽慰和满足。
工作上成就的背后,往往是家庭的付出和辛酸。罗生蕊的家在昆明,人却在曲靖上班,所以,罗生蕊根本就顾不上家,甚至是家的一个“累赘”。2016年3月,罗生蕊的父亲病入膏肓住院,从事护理工作达二十多年之久的她,护理过无数非亲非故的患者,却没有护理过自己的老父亲,只是匆匆回昆看了两天,就赶回曲靖抢救病人。老父亲弥留之际,弱弱地对母亲说:“三儿(罗生蕊排行老三)忙,万不得已不要打扰她!”几天后,老父亲真的走了,罗生蕊因工作繁忙竟然没能在老人家临终前赶到病床前尽孝,作为女儿,罗生蕊愧疚不已。家人的体谅、理解和支持,是罗生蕊能安心学习、工作的最大动力。
世人只夸花妖艳,不知花儿也有愁。无意逢夏夏又至,有心思亲亲不在。
梅花香自苦寒来
面对“造口人”这群特殊患者,罗生蕊带领团队在科室召开了曲靖市首届“造口人联谊会”,医生、护士和“造口人”欢聚一堂,抱团取暖,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指导病人及家属,而且在心理上抚慰“造口人”,竖立起“造口人”的精神支柱,同时,还让“造口人”之间相互交流、沟通、激励,感到自己并不孤单,体会到社会、亲人并未抛弃他们,走出自卑自闭的雾霾。如今,罗生蕊带领团队已连续召开了三届联谊会,群体不断扩展,不仅本地“造口人”及家属踊跃入群,而且还吸引外地“造口人”积极入群。大家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彼此留有电话、微信。许多人遇到“造口”护理方面的问题,随时向罗生蕊电话联系,因为他们都知道罗生蕊的电话24小时开机。去年的联谊会上,大家庭的成员王老先生虽然去世了,但他的老伴却代表王老先生参加了联谊会,并在会上发言,用身边的实例,鼓励“造口人”及家属,坚定信心,愉快生活。听罢这感人肺腑的发言,罗生蕊眼泪直流,她哽咽着说:“面对绝症,我们回天乏力,但是,患者在世时,我们会竭尽全力让他们活得有尊严,这种能量源于我们护理人员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