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春晓花葳蕤
母艳丽家是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丈夫王政权在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工作,母艳丽在消化内镜中心工作,夫妻俩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已上高中,小儿子还在幼儿园上中班。
(图片说明:母艳丽家庭)
提起母艳丽的家庭,人们赞不绝口:“家不如此,何以家为?”
相濡以沫携手行
夫妻本是鸳鸯鸟,波里浪里结伴游。
作为医院的双职工,救死扶伤、工作繁忙、无暇顾家是母艳丽和王政权夫妻俩的“家常便饭”。因为经常不能准时下班,一家人要坐在一起吃个饭也很困难,但他们已习以为常了。
不管什么时间段,一个电话,一条微信,母艳丽和王政权立马就冲到医院,或急诊,或抢救危重病人。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就像梁红玉和韩世忠一样。”同事们打趣夫妻俩说,其实更是称赞。累了,大家总要说笑一下,以舒缓工作压力嘛。
(图片说明:母艳丽和同事一起为患者进行内镜下治疗)
有人问母艳丽和王政权选择当医生有没有后悔过?母艳丽和王政权回答说:一点没后悔那是骗人的,其中有一个人干点别的工作,那该有多好呀!但在这个行业上工作了20多年,“也曾流过汗,也曾淌过泪,就有了成就感,值了!”夫妻俩自豪地说。
母艳丽和王政权是“将生活奉献给医学的人”,工作生活上,夫妻俩互相陪伴;酸甜苦辣中,夫妻俩互相支持;疑难病例时,夫妻俩互相交流。言语间的关心与呵护,皆是独属他们的浪漫。
悬壶济世工作忙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众所周知,心内科是与病魔作斗争的最前线。在这里,医生就是战士,病床就是战场,救人就是冲锋,要争分夺秒从死神手里抢救生命。
作为心内科业务骨干,王政权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勇于担当,凭着精湛的医疗技术、无私的职业精神和高尚的医德医风,让一颗颗濒临“死亡的心”复苏,重新有节律地“跳动”,挽救了一个个家庭。
白发就是奖状,苍颜就是勋章。由于长期在射线下做手术,才四十多的王政权,却已两鬓斑白,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
一对劳动模范,两个医护能手。胸佩党徽,责任在肩。三年多来,母艳丽舍小家顾大家,逆行出征,先后驰援西双版纳、宣威、宣威市第二人民医院、曲靖方舱医院等疫情重灾区。她担任队长,严守规程勇担当,克服困难捷报传,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圆满完成各项急难险重任务,为党旗添光彩,为曲靖争荣誉。
(图片说明:母艳丽奔赴战“疫”一线)
在驰援宣威时,母艳丽遇到了系列棘手问题:封路,没法开车进村,她就徒步进村;核酸采样点在偏僻山区,手机没信号,终端机无法扫描信息,她就下载APP,跟当地人员沟通,在有WiFi的村民家附近设置核酸采样点,实在不行就边走边扫码,直到找到信号;山道坡大路窄,村里老人小孩多,为防止村民摔倒,她就入户采样;条件差,没法划分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她就带领队员自己动手,改造了一个废弃的房间,彻底消杀,划分区域,实现整个核酸采样期间零感染;在战斗最为吃紧的关键时刻,她仅带领8位队员,只用半天时间,就完全接管了一整个病区;患者住院期间情绪低落,她每次去病房都会鼓励他们;患者初高中孩子较多,不吃盒饭,抵抗力下降影响康复,她就向医院后勤申请了水果、牛奶、糕点,让餐食多样化,有营养,孩子们开心极了;面对阳性患者和小孩,为避免核酸结果误差引起纠纷,她主动承担起小年龄阶段孩子核酸采样工作,用母爱呵护每一朵患病的花朵绽放,让他们健康出院,在方舱留言板上,一句句暖心的祝福、真诚的感谢,是对她辛勤付出的肯定。
母艳丽团结队员,集思广益,把问题一个一个地妥善解决好,把红旗一面一面地高高扬起来。
培育儿女传家风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父母的忘我工作精神,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影响着母艳丽和王政权的大女儿和小儿子。
妈妈常年工作在外,离多聚少,女儿就成了父亲的小棉袄,王政权义不容辞承担起教育女儿、辅导作业、家校沟通的重担。
在女儿初中叛逆期间,王政权一次次挤出时间,像“闺密”一样跟女儿促膝谈心,春风化雨,滴水穿石,渐渐地女儿越来越懂事,对人也很有礼貌。
王政权还主动辅导女儿做功课。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王政权就打电话询问老师,然后再认认真真地讲解给女儿听。后来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曲靖市第二中学。如今,女儿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图片说明:母艳丽到社区为群众义诊)
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母艳丽从没参加过女儿的家校互动活动,所以她觉得自己对不起女儿。可是,女儿渐渐长大了,也渐渐懂事了,她能理解妈妈的真心与无奈,激情与浪漫,甜蜜与苦涩,多次夸赞妈妈“是花木兰式的英雄,是穆桂英式的女将,是我学习的榜样!”
无奈儿子尚小,母艳丽和王政权不得不把老人请来,照顾小孩,接送小孩。老人身体其实并不好,一次,老人突然病情危重,母艳丽和王政权克服重重困难,及时送老人去昆明做手术,终于化险为夷。
多年来,母艳丽有一个心愿挥之不去。她多想带孩子们到处去走走、去玩玩、去看看,她总是说“等妈妈休息了……”这句话似乎永远也实现不了,所以成为她最大的遗憾。
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真谛,只有负重的双肩才能体悟。
然而,老人慈眉善目,夫妻琴瑟和谐,儿女听话孝顺,家如此,夫复何求?
诚然,家是风雨中的一把伞,需要高高擎起;家是人生的一首诗,需要提炼升华;家是甜蜜的和谐剂,需要科学调制。
走过了壬寅的冬天,迎来了癸卯的春天,那一片杏林,必将葳蕤、馨香、氤氲。
2025-08-27
2025-08-27
2025-08-26
2025-08-19
2025-08-19